中新网福州12月2日电 (杨飞云)在正于福州举行的第二届福品博览会上,福建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启动,推动品质商品进社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近年来,福建全力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导向,在15分钟步行距离内,推动社区补齐配强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涵盖购物、餐饮、家政、维修和文化娱乐等为一体,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福建全省各地市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推进,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全面铺开。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列入国家级试点建设,正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据福建省商务厅介绍,福州市已完成167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服务社区居民150万余人,居民满意率达93%;厦门市建成2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泉州市完成6个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同时,福建全力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品牌化升级服务。在“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中,厦门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而福州便利店24小时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漳州市、莆田市、龙岩市正积极整合商务发展资金,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扶持社区开展多元化改造提升。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也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与社区商业网点协调发展,大力组织开展便民生活圈建设。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商务部“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牵头印发实施《福建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发布一批全省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区80%以上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通过“百城千圈万企”联动,激发城市活力,助推美好生活出圈。(完) 【编辑:姜雨薇】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高凯)第十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顺利开幕。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共计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150余人出席论坛。
第十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举行。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供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世界贸易组织教席黄建忠当日演讲的题目为“四核四维,双自联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逻辑建构”,他认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中美博弈的胜负。中国的自主性开放应该着重从“双自联动”下手,也就是自贸协定和自贸试验区,两者之间的联动是中国进一步制度性开放的一个突破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教授就“贸易数字化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做了主旨演讲。数字全球化发展面临不确定性、安全性等问题,数字化甚至影响到人才培养以及传统市场经济。从国际竞争新优势来看,贸易链条的数字化程度,以及外贸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从成本、竞争力还是安全稳定等角度来看,对于贸易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通过梳理全球制造业总体发展现状、欧美“重振制造业”背景、美国“制造业回流”表现、全球“制造业回流”案例以及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对我国的影响,认为需要加大替代者的威胁,形成可控的内生力量,预防可能的经济脱钩。
围绕世界经济相关主题,此次学术论坛举行了六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全球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发展”、“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制度型开放”、“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国际金融与投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点评人,针对来自142篇投稿论文优选出的40多篇论文深入进行研讨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