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迪拜12月2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12月1日在迪拜举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傅成玉在会上表示,中国的企业家要走绿色发展全面转型之路。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src="//image1.chinanews.com.cn/cnsupload/big/2023/12-02/4-426/edc1065f81724d188a1b3294dab21265.jpg" alt="当地时间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期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WBCSD、中国新闻网共同在阿联酋迪拜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活动。图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傅成玉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
图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傅成玉作主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傅成玉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走出了大步伐,在传统能源转型和工业转型也迈出了非常有力的步伐,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是往后看,挑战更大、更艰难。我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傅成玉认为是工业体系规模大,二氧化碳排放存量大,存量减排是一个重大挑战。
在这个方面,傅成玉认为,中国的企业家要走绿色发展全面转型之路。
在傅成玉看来,尽管二氧化碳排放的存量减排中国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技术和方法可以实现。首先,要大力的加快发展新能源。其次,要把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国策来抓,CCUS的意思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傅成玉解释到,绿色转型就是靠技术驱动,所以在CCUS中,中国特别强调“U”,就是将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有非常好的技术,目前中国在大力推广,企业家要进一步地往前推。
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完)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当地时间12月1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共同投入2亿美元加速推动创新,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小农户增强气候韧性、适应气候变化。
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盖茨呼吁,将农业提升为全球气候融资倡议的重点议题,并支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工作。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是全球最大的、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农业研究组织。本周,该组织公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筹资40亿美元,使气候适应创新到2030年惠及5亿农民,并将每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减少十亿吨,这相当于消除2亿多辆汽车的碳排放。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超过60%的人口依靠农业获取食物和收入,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近年来,包括东非旱灾和西非洪灾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激增,既侵害粮食作物,又影响牲畜生产,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并加剧这些国家和富裕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尽管当前有许多创新措施可以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小农户,但全球气候融资中只有不到2%的资金用于满足他们的需求。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系统委员会主席林迪威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能够快速推广经实践验证的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在切实帮助非洲和南亚等脆弱地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其中包括提供更多木薯和黍子等抗逆性作物的改良品种,推广农民使用的新工具和策略以恢复退化土地并支持建设更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提供长期气候预测,帮助农民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和多变的降雨模式。”(完) 【编辑:张奥林】